枫影夜读 #92 Daniel Keyes — 《24个比利》

Sep 17, 2015 at 13:47:23

2022-08-20 原《每周读书》系列更名为《枫影夜读》

1977 年,比利·米利根(原名:William Stanley Milliga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发生了三起抢劫强奸案,却被诊断为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获无罪释放。这件事情在当时引发群众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演技超凡的罪犯,甚至有人企图谋杀当时还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比利。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作家 Daniel Keyes 与比利经过数百次的谈话,采访了 62 位与比利相关的医生、护士以及亲人朋友,于 1981 年出版《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一书,揭露比利悲惨的一生,试图为比利正名。

2014 年 6 月,作家 Daniel 逝世,同年 12 月,比利因癌症逝世。我想这可能是最近这本书又热门起来的原因。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深刻的震撼,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故事情节,而是这个真实的事件令人瞠目结舌。比利的一生过得太坎坷,太悲惨,人们的不信任与攻击太冷漠,太残酷。

我们普通人也会有类似多重人格出现的时候,比如情绪低落的时候,比如有反社会情绪的时候,但是普通人与病人的区别就在于:分裂症患者在人格转换的时候并不共享记忆,其中一个人格无法记住另一个人格做过的事情,而且每个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名字和生活背景。这一点应当是出于自我保护而演变出来的,因为多重人格分裂的病人大都受到过巨大的心灵无法承受的打击,才分裂出一个用于承受痛苦的人格,而自己的核心人格则可以眼睛一闭忘记痛苦。

比利就是在年幼的时候,遭遇继父的虐待,才分裂出用于承受痛苦的丹尼与戴维两个人格。比利的核心人格的感受就是,一旦继父要虐待他了,他就把眼睛闭起来,等到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就到了另一个地方,时间也不对了,但是所有的痛苦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什么样的痛苦能够让一个人非得分裂出一个独立的人格来承受呢?比利的继父不仅殴打他,辱骂他,还鸡奸了他,甚至曾经活埋过他,并告诉他如果他跟母亲说起这件事情就会把他杀掉然后跟母亲说他自己跑掉了。继父对比利地狱般的虐待正是比利的心智崩溃的开始。

他早期分裂出的人格是用于承受痛苦的,后来他又相继分裂出许多其他的人格。在医生的帮助下,主要人格都陆续出来与医生交谈,经过长时间耐心的治疗,比利终于开始以核心人格为基础融合其他的人格。当大多数人格成功融合的时候,一个全新的人格“老师”出现了。医生问他除了画画(比利有好几个人格都擅长绘画,曾以卖画维生)还希望做什么,最后他选择让医生认识的作家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虐待儿童的事情。于是有了这部《24 个比利》,大多数完整的记忆与有逻辑的叙述,都是由这个融合的人格“老师”对作家讲述的。

但是事情并不总是美好的。比利虽然被判无罪却需要一直呆在精神病院里接受治疗。一开始他呆的医院都是有学术界权威的医生在主导,大家很快就相信比利确实是人格分裂而不是装出来的,都尽心尽力想要帮助比利康复。但是随着比利可以假释的期限临近,外界的报刊舆论对比利的声讨越来越激烈,什么“强奸犯很快就可以自由出入我市”之类的报道每天都上头条。刚刚才能融合的比利看到这些报道后承受了相当的打击,人格又开始分裂。由于分裂的人格无法记得上一个人格的记忆,他有时候醒来发现自己被人抓住,就开始反抗,造成了医护人员的伤害。这正好应了外界的批评,比利再次接收法院的审判。

最后他被判送入以收治精神病犯人而臭名昭著的利马医院,传说进入这家医院就相当于判了死刑。比利在这家医院遭受了毒打,注射了过量镇静剂(镇静剂不利于多重人格分裂症,会恶化病情),比利在利玛医院期间 Daniel 还与他一直联系,后来把他的抗争的故事写成了本书的续集《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由于各种原因,这本书于 1994 年在日本出版,2000 年于台湾出版,却始终无法在美国出版。

从《24个比利》这本书,我们看不到作者刻意埋伏的悬念与注重情节的轻重安排,分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题材,只要稍加修剪就能成为一本极好的犯罪小说,但是作者不。从一开始作者就阐明了比利的全部 24 个人格,然后从比利被捕开始,到比利的多重人格被发现,到比利融合开始回忆自己悲惨的一生,到比利被关进利马医院遭受非人的待遇再也找不回融合的人格。作者写这本书以尽量纪实的视角去写,他是为了帮比利发出控诉而写,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写。说实话,以一部文学作品的视角,书中很多铺陈比利人格切换的故事的地方都可以省略,以使情节更加紧凑,这部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可谓平平无奇,但是他道出的故事却惊天动地。

2015.09.05/下午
于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