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每周读一本书?

Dec 21, 2015 at 09:33:14

如何做到每周读一本书?

今年(2015)年初开始把“每周读书”搬到微信公众号上,基本上保持了每周一更的频率,于是今年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你是怎么做到每周读一本书的?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大部分是真好奇,也有些期望通过质疑来安慰自己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飞快的社会里,大部分人每天都很忙,要赚钱要生活要绩效,大家听得最多的借口就是“没有时间”

但是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清楚,“忙”并不等于完成的事情多,往往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反而是效率低下的表现。“每周读书”曾经介绍过的《番茄工作法》、《Getting Things Done》、《启示录》等书都有相关的阐述,今天 GTD 等时间管理方法的流行也正是基于大家日益繁忙而疲累的内心。

我不敢说自己是高效工作者,但是与其无可奈何的抱怨工作压力,不如学好时间管理(核心是管理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打开一扇明窗,我觉得比起蒙起头来往前冲要开心得多。起码回忆起过去这一年时间里,除了工作我还收获了阅读的美好时光。

所以我觉得把这一年的读书经历写下来也许会是件有意思的事情,起码再有朋友问我一样的问题,我可以直接把链接发给他(笑)。于是就有了这一期的 Q&A 🙂


Q1: 微信公众号里发的那些书你全都看过吗?

枫影: 是的,所有的书我都完整地看过,今年没有看完的书也有一些,里面不乏好作品,比如《自私的基因》,但是没有看完的作品我不会拿出来妄加评断。即使看完的书我也会做好读书笔记才开始动手写书评,没做过笔记就好像没看过这本书一样。

Q2: 你真的每周都读完一本书吗?你发的书不会是以前读过的吧?

枫影: “每周读书”最早是 2010 年底开始在博客上写,当时还在上学,经常泡图书馆一呆就是一下午,每周看完一本书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工作后就有点难度了,今年年初我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之后才开始保持了真正的每周一更。每一本书都是看完后,做完笔记与书评后才发的。

更新的频率是每周一次,并不代表每周只读一本书。像读《三体》和《死亡通知单》这种系列小说可能需要两周时间,于是我会提前看多几本书,这样就可以给长篇的作品留出一定的 buffer。典型的情况比如我国庆要出去玩,于是一口气先读完了《24个比利》、《孤儿列车》和《无声告白》三本书。

当然这种情况也比较少,大部分时候一周一本书的节奏比较适合我,所以我选择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长度适中的。一般找书的时候如果不是通过别人推荐过来的,我就会先找到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找到代表作家,再找该作家的代表作,这样选择的作品一般质量都不错,而且也不会太长。

Q3: 那你平时读书的时间都是怎么安排的?

枫影: 我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加班是常事。我们公司晚上 10 点后下班的的士费是可以报销的,所以很多同事会选择打的。但是我更倾向于做地铁,一般只要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11点15分左右)我都会选择坐地铁上下班。

我每天花在地铁的时间大概有快一个小时的样子,这段时间就是很欢乐的阅读时间了。另外就是我从小有个技能,可以不用睡午觉。所以午休时间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时间,可以用来看书,做笔记,写书评什么的。而且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非常安静,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笑)

有的朋友问我读书为什么这么快?其实我读书的速度并不快,跟大家差不多,只是我每天可能有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会用来读书,这样一周读一本厚度适中的书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Q4: 可以说一下你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吗?

枫影: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做读书笔记的作业,要求每个月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这个传统在我这里算是保留下来了。每次读书,看到好的地方或者有争议的地方我都会用笔划出来,电子书就直接用高亮功能。读完之后我再用笔记本(这里安利一下德国灯塔笔记本,比只会做广告的 Moleskine 好多了,以后可以开坑聊一聊)把这些标记了的部分抄写下来。

做读书笔记相当于是二次阅读,同时也会在写笔记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一般我用 △ 标记原文内容,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用 ○ 标记区分开来。

我的书评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做笔记时产生的零星思考来写的。这样做虽然比较耗时间,大概我做笔记的时间跟阅读时间是 1 : 2 的样子,但是笔记有助于思考和记忆,我觉得虽然这个办法好像挺笨的,但是效果很不错,基本上可以比较好地把一本书消化掉。

另外就是现在大家用键盘代替纸笔的时候太多了,很多时候都忘记怎么写字了,做笔记也可以当做是练笔吧。

Q5: 你在微信公众号说每周推荐一本好书,你怎么知道你读的就一定是好书呢?怎么评价一本书是不是好书呢?

枫影: 我并不知道我一定能读到好书。但是我读书有个习惯,如果不够吸引人的书,我看了个开头就会放下。这样可能放下的书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好书,但是能够吸引人一直读下去的书一般都不会是烂书。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筛选办法:要吸引人。

当然真正的好作品是能够让人放下了又拿起的。像《三体》和《月亮与六便士》都是看了好多遍开头没能看下去,最后还是把他们都看完了。

至于如何评价一本书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读书是很主观的事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A 说好的 B 不一定喜欢。但是在众人的评价之中,总会有一些相对客观的东西可以提取出来。比如作者的写作技巧,单以小说为例,经典的三幕剧加上冲突与悬念,就可以制造情节紧凑的故事来。不过写小说有如厨师煮饭,厨艺再好也要有新鲜高级的食材相辅,小说的故事构思就是这个食材。

比如《死者代言人》这本书,有全然未知的猪仔外星人种族,有走向人生巅峰魅力爆表却被视为大魔王的安德,有星际旅行时间膨胀这样的工具,有藐视光速即时通讯的安塞波,等等这些原件都是极好的素材。

这里提到的只是小说类的冰山一角,还有散文类的,还有诗歌类的,自我反省类的,社会学类的,心理学类的,实用类的,各种各样的书籍。这些书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总会有一些相对客观的东西,可以评价一本书的好坏。


有朋友说能坚持不容易,我却觉得凡是需要用到“坚持”这两个字的,一般都是很难做下去的。因为坚持意味着痛苦,而读书对我来其实不是痛苦,是乐趣。每天的地铁时间和午休时间,读书无疑令人非常非常期待的一件乐事。

那么才能把“读书”变成乐趣呢?关注“枫言枫语∙每周读书”公众号,从每周的分享好书中得到读书的乐趣吧!

2015.12.20/下午

于自居